March 03, 2010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這本書是一個最近研究心靈成長方面的朋友推薦的,主要是探討負面情緒的存在,讓自己去接納瞭解負面情緒是如何作用在日常生活、如何去療癒,最終提及如何提升改變關係。

看完之後有幾個感想,我們都要學會接納信任自己,試著不帶著無關的創傷與人相處,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接納過去傷害你的人,或許是世界還有很多可能;但唯一建議一個,使用此書請小心,由於是由心靈成長團體撰寫,因故有時會讓人覺得每個人都有病,讓人覺得似乎遵循他的方法人生就絕對不一樣,會不會不一樣我其實不太清楚,因為沒有驗證過,不過個人是比較害怕這種感覺。

以下針對內文作些微介紹與引用:

一種療癒模式的新視野

作者將人的內心作三層同心圓的剖析:

核心層—生命的本質和核心:中心的內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們本質的位置。當我們回歸中心時,會覺得和自己、生命、以及存在是合一的。會感受到愛、信任、生氣蓬勃、純真無邪、趣味盎然、沈靜穩定和深深的放鬆。

中間層—易受傷的脆弱情感:最早發生的傷害可能在母親的子宮裡,後來也發生在我們現在的生活裡;每個人受傷的方式與程度不一樣,自然每個人所受到的影響也就不同。人性中脆弱的自然狀態是:柔軟、接納、開放和幸福感,在受傷之後,失去了內外的信任,脆弱感也就混雜了害怕、孤寂和羞愧。

保護層—防衛機制:是我們用來將苦痛的能量阻隔在外,以免受傷的屏障,他也是我們用來掌控混亂生活的方法。保護層設法讓自己不要感受到更多的痛苦和害怕。

恐懼和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作者提及四種根源:恐懼、羞愧、驚嚇及被遺棄的創傷。除了說明發生的原因(可分作兒時經歷、過去經驗與未知的未來),也說明了可能的補償行為。

孩童意識狀態如何操控我們的生活

有些人因為早期的創傷,導致活力、自發性、信任感、純真無邪等特質,都被不信任、沒有安全感以及恐懼所覆蓋;而恐慌的內在小孩將會運用所有的聰明精力設法將恐懼趕走。孩童意識狀態的特質是反彈行為、任性、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期待就是他的動力來源,進而產生外顯行為(要求和指責、操控、罪惡感、報復、矯正、視而不見、放棄)。

我們如何逃避恐懼

為了逃避恐懼和痛苦,我們形成許多制約。這些制約支持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行為,結果是在迴避這些情緒感受的基礎上,我們建構起一套生活模式:包括有面對愛的迷妄、依賴和反依賴的戲碼、補償作用以及上癮行為。

療癒恐懼—蛻變的途徑

首先要有能力去感覺(建立一個沒有批判或壓力的氣氛、療癒是透過瞭解與接受、給予空間去感覺及承認我們的羞愧與驚嚇、建立一個承諾與專注的能量、聆聽與信任身體、重新喚醒我們的內在智慧),其次藉由冒險點燃生命力(願意更為脆弱—去敞開探索自己的防禦和保護機制、願意過誠實的生活、願意更有活力),亦可藉由靜心意識狀態達到(讓我們活在當下,而能去欣賞在所有制約的虛假人格背後,那個真正的自己)。

超越恐懼的連結—邁向有意識的愛

藉由認知保護層的迷宮、尊重自己與別人的界線、學習融合和分離的微笑之舞、以及放手來進入愛與孤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