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01, 2010

蔣勳 《孤獨六講》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可能是姐姐放在家裡客廳的桌上,第二次聽到是從失戀後認真成長自己的學妹去參加讀書會活動後跟我的分享;於是我拿起這本書,我想應該不會文謅謅、艱澀的難以入口。

『孤獨六講』共分為六個章節,談論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暴力孤獨,章章都見作者洗鍊的寫作能力,經常引用歷史事件作為佐證,使讀者更能體會其意境,甚至發現自己的不孤獨與不平凡。

【情慾孤獨】生命裡第一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裡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
國中時代的我跟幾個女生非常要好,我們會傳紙條、寫心底話,交換新詩作品;或許為賦新詩強作愁,在紙上編織各式樣的劇情。繞著跑道散步是我們晚自習前一定會做的事,也許聊天、也許狂妄的唱歌、也許嘲笑一些愚蠢幼稚的男孩、也許只是少不更事的批評著教育制度、說著彼此的夢想,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很美很真、很暢快的做自己。

【情慾孤獨】當時有一部戲劇是貝克特的〈等待果陀〉,兩個人坐在荒原上,等待著一個叫做果陀(Godot是從GOD演變而來,意指救世主)的人,等著等著,到戲劇結束都沒有等到。生命就是在荒蕪中度過,神不會來,救世主不會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沒有來。

等待果陀是依著前男友邀約一起去看的,事實上那時我並看不懂,也不了解背景意義,更沒有去深究感動些什麼;只依稀記得兩個人不斷的在一條道路上爭論著等待果陀這件事。直到此刻我才了解原來生命很有可能就是在尋找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那些過程那些無止盡的疑問與尋找,才是成就一個人的存在

【語言孤獨】有一個非常好的文學評論家講過一句話:「看一本小說,不要看他寫了什麼,要看他沒有寫什麼。如同你聽朋友說話,不要聽他講了什麼,要聽他沒有講什麼。」
語言表達的就是全部了嗎?當我們聽見了一句話那就是永遠了嗎?如果是永遠,為什麼曾經說過我愛你的情人不在你的身旁?為什麼酒醉的人說的話醒來便不再成立?原來,語言必須放到情境裡去解讀,才具有意義。

【革命孤獨】革命是對自己的革命,所要顛覆的不是外在的體制或階級,而是顛覆內在的道德不安全感
心裡頭一直有一個烏托邦的存在,或許可以說是理想的自我的模樣,要成為那樣的自己是一條孤獨也不容易的路,這也許就牽涉到文中所謂的革命的孤獨吧

【暴力孤獨】我們經常用不同的暴力形式待人,打罵是最容易發現的暴力,對人的嘲諷是暴力、對人的冷漠是暴力,有時候…母親對孩子的愛也是暴力

【暴力孤獨】暴力的形式會偽裝成另一種情感,唯有認知到這一點,暴力美學才有可能處碰到更根本的問題

【思維孤獨】成見包括你既有的知識,你的知識就是你思維的阻礙,因為知識本身是已經形成的觀念,放在思維的過程中,就變成了「成見」。我們說這個人有成見,就是指他已經有預設立場,已經有結論了,所以他的思維也停止了

讀到了思維的孤獨,談到在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框架上成長的中國人缺乏思辨的能力,一旦僅僅過度重視結論的不同只會讓思想更為狹隘。我看到的其實不是孤獨,而是與他人分享的能力、表達自我意識的的能力、寬容接受不同想法的能力,該如何不偏頗於從眾、抑或過於自負,對於傳統教育下長大的我的確是要多加觀察與學習。

【倫理孤獨】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

【倫理孤獨】對於倫理的思維,還是要回到絕對的個體,當個體完成了,倫理才有可能架構起來

如同蔣勳所言之倫理孤獨或是語言孤獨,青少年的我經常覺得家人無法理解自己心裡想的,逐漸能夠享受安靜的孤獨時光,或是於與同輩朋友的相處,似乎那才是能夠被聆聽的世界。我總是早上起床,有著自己習慣的步調,泡杯咖啡獨自坐在陽台上,吃著早餐聽著外頭的車流聲,隨著這樣的儀式思緒逐漸歸納成束,開始一天的衝刺與享受。

因為工作的關係,生活作息跟朋友不盡相同,獨處的時間變多,學會與自己對話、認識內在自我,發現文字構築的世界充滿了多樣的面向,也格外珍惜與他人的互動,因為那樣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改變的美好。並不太會因為獨處的時間變多了就覺得寂寞,反而覺得能做的事情很多,時間永遠不夠多,想知道想了解的事情還很多;懂得更多經歷更多,更覺謙遜;把心放開,才會有所成長。

看到學妹特地為感情所惑的我畫出的字句,心裡想得除了對學妹用心的感激,彷彿開了一扇新的窗,彷彿紓解了一些情緒。

這是一本可以一翻再閱的書,相信每再一次的接觸,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與感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