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6, 2016

《房間》台北藝穗節 X 迷城劇團

一直對藝穗節充滿好奇。

藝穗節源起於1947年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期間,當時有八個藝術團體未獲主辦單位的邀請,於是他們便決定自行籌製演出,與藝術節的表演分庭抗禮。他們以藝穗(Fringe,邊緣、外的意思)自居,結果大受歡迎;爾後類似團隊前仆後繼的前往愛丁堡,使得藝穗節在1959年成為愛丁堡藝術節的一員。

幾年前,在官方DM上見到如下的說明:「為了服務各演出團體,由主辦單位洽談許多演出場地,演出團隊完全不用付場租,就有機會讓創意被欣賞、被關注、被看見,而同時票房收入全都歸演出單位!」。如此一來,減少場地租金的負擔能讓更多表演者有了展現的機會,或是將節省下來的場地費做更不受限的表現,這樣的可能性大大的吸引我。

「臺北藝穗節」在2008年由台北市政府第一次舉辦,參加的表演者不需經過評審或挑選,透過申請即可加入(但仍有報名費及保證金,及售票系統業者的佣金)。最重要的價值是公共資源的共享,除了由主辦單位洽談演出場地,也由主辦單位協助策展、進行聯合行銷活動,以藝穗節的名義提升各演出的能見度及票房。

全球有許多大城市皆有舉辦藝穗節活動,囊括有亞、歐、美、大洋洲,但各城市舉辦的方式略有不同。發源地愛丁堡藝穗節由愛丁堡藝穗協會於1969年成立,並不實行品質控管,只負責印製節目單與銷售門票,並提供各項協助(如:排練場地);但大型表演場地仍保有安排演出團體的主導權。去年舉辦第一屆藝穗節的馬尼拉,則僅由三位核心成員私人發起,以媒合演出團體及場地為主,並大量利用臉書宣傳。

看似僅有主辦單位與演出團體兩方涉入,其實一些小劇場也因此增加了曝光度。例如今年我挑選是在大直的穆勒咖啡館演出的戲劇表演:一樓是咖啡廳、地下一樓則是小劇場,麻雀雖小但設備充足,劇團的舞台設計能力也頗佳,僅僅利用空間擺設的不同,便能輕易的轉換場景;另外也見到有背包客棧加入為演出場地,或許因此增加了名聲、合作機會與經驗值喔~

此外,遍地開花的藝穗節,不僅包容了多元的表演的形式,也讓觀眾進到各個社區,感受不同的生活環境;我也因為此次的表演,在演出之後,順便在實踐大學附近繞繞走走,稍微享受悠閒的戶外咖啡座,是額外的體驗。或許臺北藝穗節也兼具有社區文化提升的功能呢。


前言說完了,終於來介紹這次觀賞的演出囉~迷城劇團《房間》

迷城劇團來自於香港,因此都以廣東話演出;演員中有入圍2016年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不知者》的男女主角 - 利耀堂及張俊琴,在他們的表現之中讓我很能感受到劇中人的幽微情緒。

戲分六場,都發生在醫院的同一間病房中。敘說著一對夫妻、夫的表妹、妻的外遇對象之間的故事。

緊閉的房間之內,心扉是否可以敞開?
一對模範夫妻,妻子接受手術前,希望丈夫對她完全坦白。
一對沒有走在一起的戀人,告別時,希望聽到對方的心聲。
一對關係不尋常的戀人,有夫之婦希望獲得男方的短暫照顧。
愛一個人,坦白真的那麼重要?隱瞞又是否代表不忠、無情?

前述劇情介紹,我並沒有在看完劇之後得到答案,所以只好按我自己的方式紀錄了。

年輕時男主角誤以為青梅竹馬的表妹另有對象,自認不能給予表妹更好的幸福,未作解釋便黯然離開故鄉來到香港;表妹對於男主角的離開不解且有所怨懟,當她落難時卻仍受到男主角的援手令她不解,直至男主角面對死亡的威脅時,才了解其前因後果。

與男主角結縭的妻子或許是由於丈夫與表妹之間而感到不安心,所以進而有了外遇;而男主角面對妻子顯而易見的外遇,選擇為了讓妻子開心,讓外遇對象留下來陪著剛手術完的妻子。直至最終,這段外遇僅是一段感情罷了,妻子想找尋的愛情,其實便存在於那碗丈夫曾經特意煮的看似平淡卻充滿疼惜的陳皮粥之中。

短短一小時的劇本,要如真實人生實在不可能,就算有些微不合理之處,這個劇本已經相當有戲劇張力,像撥開洋蔥般,一幕幕揭曉,看得很過癮。它的表現方式沒有充斥強烈情感,而多是理性般的對話,卻仍能在最末一幕,藉由演員直對著觀眾演出的方式,讓我不禁紅了眼眶:是不是當我們一不注意的時候,就忽略了那些真心待己的人呢?而只能剩下懊悔?

我想,這個故事中,我不能說男主角最幸福,卻是最真心對待他所重視的人;而或許無憾便無悔了。



No comments: